美国市场概况

美国市场概况
 
一、概况
 
  国名:美利坚合众国。
  面积: 9372614平方公里(本土面积)。
  人口:2.71亿 (1998年),其中白人约占84%,黑人约13%,华人约164.5万。57%的居民信奉基督教,28%的人信奉天主教,2%信奉犹太教,信奉其他宗教的占4%,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9%。
  语言:通用英语。
  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人口约54万(1996年),其中70%为黑人。
  货币:美元,1美元=6.83元人民币
  简况:美国国土大部分位于北美洲的南部,北邻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合众国和墨西哥湾,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三面环海,海岸线总长2.27万公里。另有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中太平洋北部的夏威夷两州远离本土。美国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名列第四,排在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之后。全国共有50个州、一个特区;海外领地包括关岛、太平洋托管岛屿、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等。
 
  美国的地形变化多姿,特点是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东部地区的最大山系是阿巳拉契亚山,走向与大西洋海岸大致平行。它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山系覆盖着茂密的丛林,美丽幽静,不乏避暑胜地;南部山系多为石灰岩构成,遍布幽洞、溶洞,吸引着无数游人。西部地区的最高山脉是落基山,秀逸起伏,绵亘千里,人称北美洲的脊骨。山的西面是浩瀚的太平洋,海岸线曲折萦回,风光绮丽迷人。两大山脉之间是美国著名的中部大平原。这里平平坦坦,不见高山,只有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由北向南纵贯其中,西北部密苏里河曲折婉蜒,形成美国重要的农业区。
 
  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处有闻名世界的五大湖,即密执安湖、安大略湖、休伦湖、伊利湖和苏必利尔湖,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其中72%属于美国。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淡水湖。
 
  美国大陆位于北纬25度到49度之间,基本上属于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但是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气候差别也十分明显。总的来说东部潮润,西部干旱;东北部沿海和五大湖区属温带气候,东南部和墨西哥湾沿岸是亚热带气候;中部大平原是大陆性气候,西部内陆高原于旱缺雨,太平洋沿岸冬季温暖多雨,夏季凉爽少雨。
 
二、经济
 
  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有较为完善的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制。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矿物有铜、铅、钼、铀、铝矾土、金、汞、镍、碳酸钾、银、钨、锌、铝、铋等,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煤总储量为35996亿吨,1987年探明的原油储量270亿桶,已探明天然气储量5603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
 
  美国工业部门齐全,主要工业产品有汽车、航空设备、计算机、钢铁、石油产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闻纸、机械等。汽车业和建筑业在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美国经济的两大支柱。美国在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为:制造业1846.8万,矿业58万,建筑业515.8万。近年来,由于人力成本高涨(一般占产品成本的 2/3),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被淘汰或转移到国外。与此同时,计算机、航空设备在国际上继续保持较大优势,在美国的对外出口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等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科研机构与工业部门更加紧密地结合,使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快,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也取得巨大成效。1998年非农业产品出口额达2681亿美元。
 
  美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总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农、林、渔业部门就业人数在200万左右,全国有大小农场205万个,耕地面积17513.4万英亩,占国土面积的20%。美国农业高度发达,生产机械化程度高。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5,其中大豆、玉米产量均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小麦产量也占世界产量的近一半。据统计,美国小麦出口量占全世界总出口量的30%左右,玉米或谷物占80%左右,大豆占70%,大米占15%左右,棉花占28%。
 
  美国服务业非常发达,服务业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口的80%,第三产业的主要部门有运输及公共事业、服务业、金融保险及房地产业、批发业、零售业。
  美国国土广大,旅游资源丰富,与旅游业相关的就业职位有660万个,每年来自旅游业的税收640亿美元;外国游客约4630万人次,旅游业年收入800亿美元。游客主要来自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
 
  由于受经济周期和80年代金融过度膨胀的影响,美国经济于1990年7月陷入衰退。1991年4月,美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走出衰退,但复苏较为疲软乏力。1992年经济实际增长率为2.6%。1993年复苏步伐有所加快。1994年,美国经济进入较稳定的温和增长时期,经济增长率达到4%,劳动生产率提高2.2%。1995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1996年,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增长,经济增长率为2.5%,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2.8%,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保持在较好水平,通货膨胀率为3%,失业率为4.8%。
 
  克林顿于1996年连选连任后,把平衡预算和加强教育作为第二任优先目标。在1998财政年度预算案中,克林顿提出五年计划,确定在此期间增税800亿美元和节支3080亿美元,实现2002年平衡预算的目标。该预算对1998财政年度的教育经费拨款达510亿美元,比上一财政年度增加20%。此外,克林顿政府在预算中提出今后五年内要有选择地为中产阶级减税980亿美元。
 
  由于经济周期因素的好转及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美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得到改善,企业设备投资迅速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此次经济周期中,以格林斯潘为主席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奉行谨慎的利率政策,较为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促进了经济的温和增长。1998年美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实际GDP增长率达到3.9%,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维持在较好水平,通货膨胀率为1.6%,失业率也处在较低水平,为4.5%。
 
  1999年美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1999年底,美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近9年,1999年增长速厦在3.5%以上。与此同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逐年走低,失业率目前己降至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经济能够持续多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货币政策得当,及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从1993年7月开始把调整实际短期利率作为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这对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每当经济出现过热迹象时,美联储总是断然采取措施。比如,在1994年2月到1995年2月的一年时间里,美联储就连续7次提高利率使经济降温。尽管1999年美国经济总体上看比较正常,美联储还是从5月份开始三次小幅度提高利率,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防止经济过快升温。
 
  2、适时地调整了产业结构。广泛运用高新技术,为美国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克林顿政府执政不久,适时地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先后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和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主张,把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地位,并加大在这方面的战略性投资。60年代美国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只占美国企业设备投资的3%,目前己占45%以上。据统计,在1990-1996年间,信息技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多万个新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1994年以前的20年里,美国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只增长1%左右。而1995年后,每年平均增长2%左右,1998年达到了2.8%。一些经济学家们认为,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高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3、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克林顿总统执政后,力促国会通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条约并努力开拓其他海外市场,这有力地扩大了美国的商品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刺激和平衡作用。
 
  此外,美国政府采取措施消除财政赤字。放松对有关经济领域特别是金融业和服务业的管制等政策,对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济学家们对2000年的美国经济前景依然持乐观态度。据标准普尔公司最新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可达3.6%,通胀率为2.3%。
 
  由于美国经济已连续多年保持旺盛势头,劳动力市场己处于严重紧张状态,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处于近30年来的最低点,从而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抬头。由于因特网等信息技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去年估计达到2.8%,今年预计将上升2.2%,仍大大高于过去15年的平均水平。劳动生产率上升一方面有利于抑制通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美联储坚持执行给经济减速而不是刹车的政策。今年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和企业投资增幅预计仍可达4%和 10.6%。
 
  对于美国大多数行业来说,2000年也仍将会是个好年头。美林公司预计今年网络设备的销售额将增加22%。扬基集团研究公司预计今年美国移动通信用户将增加12%,达到1.05亿。
 
  对利率变化敏感的部门今年可能会受到美联储加息的不利影响。全国住房建筑商协会预计,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上升,今年美国的旧房销售量将下降8%,降到477万套;新房的销售量下降5%,减到86万套。芝加哥第一银行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温克估计,今年汽车的销售量将从去年创纪录的1670万辆下降到1610万辆。但经济学家们认为,对美国经济来说,真正的危险仍是增长太快而不是太慢。
 
  今年美国的外贸收支情况预计将会继续恶化,其主要原因是美国与其它地区的经济增长不平衡。标准普尔公司预计,今年西欧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1.8%提高到2.6%,日本以外的主要亚洲国家经济将增长4.6%,日本经济仅将增长0.3%,拉美地区将从去年的下滑0.6%转为增长2.8%。经济学家们预计,这可能会导致今年美国的外贸逆差在去年猛增40%的基础上再增加23%,逆差额将达到4300亿美元。
 
  到今年2月份,美国目前这一轮经济增长将成为战后最长的增长期。但经济学家们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周期在美国已经消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院长、克林顿总统的前经济顾问劳拉•泰森认为,经济逻辑和迄今为止的经验都不能证明经济周期已经消失。她说,信息技术虽然降低了公司库存对产出的比例,但库存依然变化不定。与此同时,虽然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继续上升,但服务业对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的依赖日益加深有可能提高经济发生周期波动的危险性。
 
  专家们分析认为,制约和影响2000年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 高利率将使得美国的国内需求受到制约,特别是住宅和耐用消费品受到的影响将更为突出。预计2000年美国的住宅开工率将较1999年下降13.8%,消费开支的增长幅度亦由1999年的5.l%下降至2.3%-2.4%。
  2、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将进一步增大。1999年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逆差预计高达3242亿美元,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 3.7%,而2000年其经常收支逆差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将首次增至4%。这不仅会使美国财政赤字加大,从而导致其债券获利率下降,并且还易使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进而对其经济增长及股市发展构成风险。
  3、个人储蓄率低,家庭负债高将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据美国商务部的资料,即使是用新方法计算出来的、提高了的9月份美国全国的储蓄率仍属历年最低月水平。美国家庭的负债总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高达98%,因无力偿还消费信贷而破产的家庭数量大幅增加。这一切将对2000年美国消费者的支出产生不利影响。而消费者支出约占美国全部经济活动的2/3,因此,消费不振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工资的增加,美国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从而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扬,对通货膨胀构成压力。
 
  对2000年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1、在美国国内需求减弱、亚洲市场进一步复苏以及美元处于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将有利于遏制美国的进口需求,并刺激美国的出口,从而会使美国的贸易逆差有所下降。
  2、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情况下,将会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左右,从而使美国经济得以在低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增长,实现"软着陆"。
 
三、对外贸易
 
  自1991年以来,美国对外贸易逆差逐年上升。克林顿执政之后,在继续推行前政府1989年提出的"国家贸易政策纲要"的基础上,推出了"国家促进出口战略",目标是到2000年把出口额增至1万亿美元;推行以双边对等开放市场为目标的"自由和公平"贸易,动辄以贸易制裁和反倾销等单边措施威胁贸易伙伴。与此同时,美国不得不正视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以及自身对国际经济依赖程度提高这一现实,在贸易政策上做出现实主义的反应。
 
  1997年,美国对外贸易进出日增长较快,创198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商品贸易逆差1989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852亿美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1998年,美国对外贸易进口额较1997年增长521亿美元,出口额下降63亿美元,逆差达1686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2000年3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去年美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达到3389亿美元,创下了新的纪录。
  统计显示,1999年美国的商品出口比上年增加1.6%,达到6830亿美元;进口则增加了12.3%,升到10302亿美元,这使得商品贸易逆差达到347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约40%。
 
  同期,美国的服务出口从1998年的2637亿美元上升到2771亿美元,进口从1998年的1810亿美元增加到1975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从1998年的827亿美元下降到了796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的报告说,美国在海外持有资产获得的收益从前年的2565亿美元上升到去年的2720亿美元,而外国投资者在美国持有资产获得的收益从2634亿美元增加到了2912亿美元。去年美国工人在海外获得的收入以及外国工人在美国获得的收入都变化不大,分别为19亿美元和75亿美元。这使得美国的投资收益逆差从前年的122亿美元激增到了248亿美元。此外,单方面转移支付逆差从1998年的441亿美元上升到了466亿美元。
 
  该报告说,去年美国每个季度的经常项目逆差都创造新纪录。第四季度美口的经常项目逆差为998亿美元,比修正后的第三季度的891亿美元增加了11.1%。
 
  美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车辆、飞机、电子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产品是食品、服装、汽车、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以及天然橡胶、锡、铬、锰、锑、铂、镍、铜、锌、铝、钨、石油等原材料。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国。
 
  根据美国商务部1999年的贸易统计,美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依次是:
 
  加拿大、墨西哥(原第三)、日本(原第二)、中国大陆、德国(原第六)、英国(原第五)、台湾地区、韩国(原第九)、法国(原第八)、新加坡。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美国上述前十大贸易伙伴占美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的69.6%,美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亚洲国家就占了五个。
 
  根据商务部的贸易报告,美国前三大进口来源分别是加拿大、日本及墨西哥,其中加拿大商品就占美国进口市场的20%,中国大陆则是美国第四大进口来源,占美国进口市场的7.5%。台湾地区商品在美国进口市场的占有率为3.48%,仍稳居亚洲四小龙之冠。其次是韩国的2.91%,新加坡的1.81%,香港的0.96%。
 
  据美国SAlS经济战略研究所报道,参加了关贸总协定近50年和整整八轮关税减让谈判的美国,至今仍对许多产品实施限制性高关税。这一问题在纺织品与服装领域显得十分严重。尽管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已规定在十年内逐步取消配额,但目前,美国对多数纺织品仍实行较高的关税,具体实例有:缝纫线,11.4%;梭织尼龙布,11.4%;灯芯绒布,14.9%;棉衬衫,19.7%;T恤衫,16.5%;毛衫,6%;婴儿衬衫,22%;浴衣,14.9%;男用泳装,27.8%;窗帘布,11.3%;女用内衣,14.6%。其它一些产品的关税也比较高,比如轻型卡车,25%;球型与滚珠轴承,9%;瓷砖,10%;皮手套,12.6%;运动鞋,37.5%。另外,一些超过美国进口配额限制的产品也将面临较高的关税,例如带壳花生的超过配额部分关税高达163.8%,黄油为125%。
 
四、中美经贸关系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问中国,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89年6月,美宣布对华进行"制裁",导致两国关系恶化。从1990年开始,两国关系逐步恢复。自1993年起,中美两国元首每年都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这对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应克林顿总统的邀请,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美期间,江主席同克林顿总统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达成重要共识。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发展经贸合作关系,扩大在环保、能源、科技、法律、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998年6月25日至7月4日,克林顿总统应邀成功地访问了中国,参观了西安、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与中国领导人就发展中美双边关系达成共识。1999年4月6日至14日,朱镕基总理应邀访问美国,与美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朱总理和克林顿总统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发表联合声明,美国政府明确承诺坚定地支持中国于1999年年底前加入世贸组织。
 
  中美关系在1999年因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而一度变得冷淡,但很快得到恢复性发展。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政府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协议2000年5月,美国众议院批准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贸易关系地位。
 
  中美两国经贸往来近年来发展迅速。1998年,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受阻的情况下,中美贸易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中国海关统计,1998中美贸易总额达549.37亿美元,其中我国向美国出口额为379.76亿美元,从美国进口额为169.61亿美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12.1%、16.1%和4.0%。
 
  1999年双边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度增长,贸易额到614.26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2%,其中我国向美国出口额达到419.46亿美元,从美国进口贸易额为194.80亿美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10.5%和15.4%。
 
  统计表明,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截至1998年11月,美国在华投资项目累计26365个,协议金额457.7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210.5亿美元,除香港和台湾地区外,美国在华投资额仅次于日本而名列第二。
 
  中美两国贸易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资源条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消费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经济具有互补性。中美两国贸易的持续增长对两国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美贸易方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转口贸易为主,即无论中国对美国出口,还是美国对中国出口,大量货物都是经过以香港地区为主的第三方转口的;二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即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绝大部分为加工产品,中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初加工件,加工后再出口。以转口和加工为主的贸易方式,促进了两国贸易数量的迅速增长,同时也形成了两国贸易统计与贸易实况之间的较大偏离。
 
五、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和前景分析
 
  进入90年代以来,尽管中美关系处于低潮,在曲折中前进,有时甚至发生重大的波折,但中美经济贸易的合作与发展却十分迅速、其规模与速度是不多见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这是双边经济贸易发展的主流。
 
  按照中方统计,1979年美国就超过当时的西德而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996年超过香港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按照美方统计,1980年中国仅为美国第24位贸易伙伴,1990年成为美国第10大贸易伙伴。进入90年代以来,几乎一年一个台阶,1996年进而成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排在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之后,持续至今。按照美国官方统计(包括经香港转口),美国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市场是中国产品最大的海外市场。199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达712亿美元,占中国当年出口总额1837亿美元的38.72%,占美国当年进口总额9138亿美元的7.79%。从1990年至1996年,美国对华出口额双方统计都是年均增长16%以上,大大高于同期美出口增速。1994年美国商务部把中国列为世界十大新兴市场之首。
  随着两国贸易的迅速发展,美国对华投资也有很大增长。美商对华投资始于1980年,从1980年至1991年美商对华实际投资额27.04亿美元。1992年以来美商对华投资迅速增长,特别是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迅速发展。从1980年至1999年了月底,美商在华投资项目27814个,协议投资金额498.1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236.7亿美元。美商在华投资项目分布在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投资领域广泛,包括机械、冶金、石油、电于、通信、化工、纺织、汽车、轻工、食品、农业、医药、旅馆、房地产及服务业等。199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美国《财富》杂志所载500家大企业中,已有200多家在中国投资。美商在华投资一般来讲具有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技术开发能力强、管理水平高、重视职工培训和劳动保护等特点,在促进中国有关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为中国消费者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多数美资企业经济效益好,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中美两个大国在经济贸易领域的互补性很强,双方可以彼此分享巨大的市场,而且通过合作增强各自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美双边经济贸易合作对两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两国人民生活水平所起的作用是显著的。1994年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如果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同样的商品,美国消费者每年要增加140亿美元的支出。就中国而言,数百万工人在沿海地区从事对美国出口产品的加工工业,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事实上,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与美国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之间并不构成矛盾。相反,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加强和扩大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不仅不会损害双方各自产业的经济利益,反而为两国企业界创造巨大的机会。发展中美经济贸易合作有利于两国经济的振兴。长期稳定地发展双边经济贸易合作是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差异,特别是自1989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恶化以及来自美国国会内外右翼亲台保守分子的政治性因素的干扰,中美经贸关系经常出现摩擦与纠纷。影响和制约中美经济贸易进一步迅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纠纷是对华制裁、高科技出口管制、最惠国待遇、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贸易平衡、在复关入世问题上的斗争、纺织品贸易、劳改产品出口、TCK小麦、反倾销等等。
 
  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利益上的摩擦与纠纷大多是两中某些产业部门、具体行业之间的经济利益问题,不是国家的根本利害冲突,是可以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的,过去的经验已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些摩擦与纠纷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支流,不应当影响两国经贸合作的上流。两国这间随着经济领域接触面的增加,摩擦点也会增多。发生了摩擦与纠纷,双方理应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要从中美经贸关系的全局出发,慎重处理,避免矛盾激化,防止失控,保持合作。平等互利是开展经贸合作的基本前提,优势互补是扩大经贸关系的重要条件,友好协商是处理纠纷与争端的有效途径。动辄以制裁和报复相威胁的办法是不可取的,这既违反多边贸易机制的原则,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能使问题复杂化。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好处,而且也使得与中美双边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损害,只能使他国坐收"渔翁之利",因此是不得人心的,得不到本国广大工商界人士的支持。
 
  最惠国待遇是中美两国开展经济贸易合作的基础,是一种正常的贸易关系(从1998年7月23日起美国改称为正常贸易关系),理应足无条件的、永久性的,这是明文载入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年度审议的做法难以为中美两国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一个稳定而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从1990年至1998年9年里,美国共和党、民主党三届政府、五届国会、众多工商企业界、政府智囊机构以及许多朝野人士就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年复一年地展开辩论,花了很多精力和美国广大纳税人的钱,除了恶化了双边贸易气氛,也把国会内两党为了党派与个人利益的私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最后的结果还是年复一年的延长,因为这是符合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
 
  在中国复关与加入世贸组织的漫长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美国。美国朝野认为中国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是影响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难得的机会,有人就企图借机迫使中国解决过去在双边经贸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而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的争论实质上是中美经贸关系摩擦与纠纷在多边国际场合的延续和扩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是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也是修补和改善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经济大国终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是世贸组织的需要,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需要,不会以某一两个大国的意志为转移。中国不能加入世贸组织,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美国,更不利于世界其他国家,因而不是明智的。克林顿政府应采取灵活务实的政策,降低要价,顺乎世界潮流,切实履行美国政府多次所作的"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在今年底之前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做到言行一致。只有中美双方都作出大的让步,才能解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
 
  按照美方统计,1995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338亿美元,到1998年增加到570亿美元。按中方统计,199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86亿美元,到1998年增加到210亿美元。应当如何看待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首先,中美贸易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中国对美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1997年加工贸易占对美出口的72%。这就意味看中国只能获得少量的加工费用。例如在美国市场上畅销的芭比娃娃玩具,售价为9.99美元,从中国进口每个仅为2美元,其中原料来自中东,由台湾加工为半成品,假发由日本生产,包装材料则由美国提供,这三部分合计为1美元,运输和管理费为0.65美元,中国所得加工费只有0.35美元。按照原产地规则,这2美元都统计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中。这显然不能准确反映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情况。
 
  其次,中国引进外资的78%来自东亚,67%来自亚洲四小,从而引起了"贸易平衡转移效应"。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从1997年到1995年的8年期间,美国对亚洲四小的贸易逆差从340亿美元减到78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从28亿美元升至338亿美元。这一升一降是由亚洲四小把他们的生产活动转移到中国内地使然。他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而贸易逆差却记到了中国账上。
 
  第三,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相互投资。而通常所说的逆差是指商品的贸易逆差,美国对华经贸优势恰恰是在后三个方面。截止到1998年底,美国在华实际投资已达214亿美元,而大部分都在中国兴业设厂。摩托罗拉就是极好的例子。摩托罗拉在中国设厂,就地销售产品,这实际上取代了中国从美国进口其手机。美国公司通过在华投资赚取了钱,利润汇回国内,实际上顶替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仅为4亿多美元,且多为服务领域。由此可见,美国对华投资实际上弥补了对华商品贸易的逆差。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多属劳动密集型,这是美国充分利用他国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积极参加国际分工的结果。这有利于美国抑制国内通货膨胀,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美国经济产业结构继续向高科技领域调整的必要补充。
 
  1989年夏以来,美国对中国实行制裁,对中国采取歧视性的出口管制政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一些高科技技术与设备,特别是涉及到一些能够军民两用的技术设备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一些科技项目甚至要报总统批准。这给中美发展经济贸易合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美国企业对华出口,也对美国企业在华进行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成为发展与扩大中美经贸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1981年至1983年中美关系一度出现挫折,致使中美贸易额在1982年和 1983年连续两年下降。
 
  1983年6月21日,里根政府出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为了改善中美关系和维护美国企业界的经济利益,决定在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国别分组上把中国从P组升到V组,即同美国的非结盟友好国家(如埃及、南斯拉夫等国)列入同一大组。同年11月23日,美国政府把向中国进行技术转让的绿区扩大到32类产品。出口管制的放宽使得美国对华出口额迅速增加。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对华出口的高技术设备从1982年的6亿美元,上升到1988年17亿美元,7年累计金额超过了80亿美元。1989年初布什入主白宫。2月2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进一步放宽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放宽出口的货品包括13类。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13类科技设备的对华出口没有实现。
 
  目前,中国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速度,每年都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数十亿美元乃至上百亿美元的先进科学技术与设备。由于美国政府对华实行制裁,致使美国大企业大批定单没落到实处。与此相反,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取消了歧视性的对华出口管制的限制,而且向中国提供政府间的金额支持,从而大大促进了对华出口。欧盟不少国家对华贸易没有逆差,仅意大利和法国1997年对华贸易就有11.2亿美元的顺差。美国一方面强调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一方面又不放宽对华出口的管制,这是自相矛盾的,美国歧视性的出口管制政策并不能阻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今世界有相当数量的技术与设备可以从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引进。另外,随着中国自己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高科技是可以自己逐步研制成功的。航大技术(长征火箭系列)、人造通信卫星、生物遗传工程和银河-Ⅲ号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等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样,美国拥有高科技的厂商就眼看着本可大显身手的贸易机会付之东流,真可谓"作茧自缚",为他人提供了良好的贸易机会,把中国这个商品和资本的新兴大市场拱手让给了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考克斯为代表的一些国会议员在对华高科技转让上兴风作浪,打着维护美国安全的幌子,干着损害国家利益的事。
 
  克林顿政府多次表示要大力修补和改善对华关系,这不仅体现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当年里根政府为改善对华关系而采取的放宽出口管制政策的做法是值得克林顿政府效仿的,这样也是符合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发展中美经济贸易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作为纽带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
 
  从1999年到2005年7年里,为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的进口额将超过1500亿美元。今年初以来,中国进口显著增加。只要克林顿政府排除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完全撤销早己过时的对华制裁,较大幅度地放宽对华出口管制,美国的大中型企业就有能力、也有可能在中国这个迅速增长的新兴大市场上多占一些份额。倘能如此,按美方统计,到2000年美中贸易额可望达到1000亿美元,美商在华实际投资额可达250亿美元。美国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和中国巨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资源相结合,就能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大大有利于两国经济的振兴。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双边关系,而维持一个稳定的双边关系,为两国企业发展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两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本节内容原载《国际经贸消息》1999年8月25日、8月26日和8月30日,作者为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先生。)
 
六、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构成
 
  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构成基本上以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为主,大都是日用消费品,这是中美经贸关系恢复以来中国对美出口的一个基本特征。根据《中国经营报》的报告,8类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有竞争力,它们是:
 
  1.资源产品:包括锡、铝、硫磺、聚乙烯、重铬酸纳、氢氧化纳、石油及石油产品等。
  2.稀土产品:稀土是制造超导体的原料,中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藏量的76.6%,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这类产品美国过去主要从非洲和南美进口,但目前这些地区政治形势不稳,中国产品可惜机挤入美国市场。
  3.电子产品和计算机软件:中国的电子秤、电子消费品、扬声器、游戏机、首饰用的微型轴承、汽车防盗报警器等在美国市场上颇受欢迎,中国的计算机软件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
  4.丝绸纺织品等:美国人喜欢中国生产的举重用露指手套、海绵、高级针织品、工业用雨衣、毛线衣、领带、围巾、手帕、腰带、婴儿袋、皮衣等。
  5.食品和饮料:青岛啤酒、豆制品和蔬菜制品在美国比较畅销,美国也需要中国的热带鱼和高级蛋糕等。
  6.机床和小五金:中国的磨床、钻床、铣床等已经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对日用五金实施自由进口政策,要求质量高、中档、多功能、携带方便、花色品种多、讲究包装。
  7.科学仪器和医疗用具:如显微镜、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变阻器、万用表、商业和家用开关装置、机动液压泵等在美国大、中学校和实验室均有市场,美国也很需要诊断医疗器械(手套、针、注射器)和外科用手套等。
  8.工艺美术品:美国家庭比较欢迎中国的临摹古画和仿古名人字迹、景泰蓝、实用工业品,如文具、灯具、室内装饰挂件等。
 
  美国市场尽管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竞争激烈,但需求量十分巨大,只要中国的出口产品对路,抓住美国人的消费特点,就能在美国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当然,中国对美出口的一个战略产业应该是机电工业。中国这类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美国也需要大量进口普通电子产品和零配件,这为中国提供了开拓美国市场的机会。只有增加机电产品的出口,才能促使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化,而且还可为中国各部门生产提供现代化的生产手段,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物质条件的优化。
 
七、开拓美国市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优胜劣汰"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需求各不相同,行市瞬息万变。中国出口产品一定要适应这种激烈竞争的变化,很难打入美国市场,即使打进去也存在着被挤出来的危险。为了增强中国出口品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中国出口商在开拓美国市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做好准备工作
  美国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也最复杂的市场,不仅联邦政府制定了数目众多的管理条例,在各州也存在着不同的必须遵守的律例,这些法律条文与中国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首先弄清楚这些差异,才不至于在美国市场上盲目乱撞。如果出口商没有搞清楚美国的有关法律条文,即使属于对路商品,也难免被美国律例柬缚得"进退两难"。因此,出口商在初涉美国市场时,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可向经验丰富的出口商进行咨询,如条件允许可聘请他们担任顾问,或者向中国政府驻美商务机构索要有关资料;在打入美国市场时争得他们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2.瞄准一个市场,以商品的质量、信誉、价格为立足点,然后逐步向全美国扩大。
  在这方面,出口方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充分利用美国市场上错综复杂的销售渠道,如美国经销商、代理商、进口商,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连锁商店、杂货店、零售店等。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利用这些销售渠道,直接关系到出口产品能否在美国市场上站稳脚跟。一旦商品有了立足点,就可寻找大的经销商、代理商、进口商等中间商,他们一般在全国设有分支机构,对当地市场比较熟悉,而且有固定的客户,又雇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推销员,通过他们可以把商品推销到全美国去。当然,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轻信承诺,要对他们的资信、实力、信誉等做出调查。
 
  3.严把出口商品质量关
在美国市场上,高、中、低档货物差价很大,商品质量稍有缺陷,就只能放在商店的角落减价处理。美国人最关心的首先是商品的质量,其次是包装,最后才是价格。因此产品质量的优劣是能否进入美国市场的关键。
 
  4.及时供货
  在美国市场上,手头上要保证有充足的产品、包装服务和包装物料的存货。一旦美国批发商要求供货,就能迅速组织货源,及时提供货物。这首先要求对美国市场上商品的销售季节有所了解。美国市场上货物的销售季节非常明确,每个季节都有一个商品换季的销售高潮,如果错过了销售季节,商品就要削价处理。美国大商场和超级市场的销售季节是:1-5月为春季,7-9月为初秋升学期,主要以销售学生用品为主,9-10月为秋季,11-12月为假期,即圣诞节时期,这时又是退税季节,人们都要趁机添置用品,购买圣诞礼物。美国各地商场此时熙熙攘攘,人流不断,对路商品很快就会销售一空。这一时期的销售额占全年的1/3左右。过了销售季节,流行货将变成滞销货,只能削价销售,否则赔本更大。
 
  5.在商品包装上下功夫
  美国人非常讲究包装,它和商品质量同样重要。因此出口商品首先要有新颖、雅致、美观、大方的包装,能够让人产生一种舒服惬意的感觉,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其次,高低档出口商品在包装上要有区别,高档品的包装设计要精美,体积小巧玲珑,给人以稀有名贵之感。最后,包装要体现出名称易记、印刷醒目简明、信誉良好、颜色悦目、有创新意识等特征。
  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包装近年来虽有不小改进,但还不能适应美国市场的求。中国的许多工艺品就是因包装问题一直未能打入美国的超级市场。
  目前,世界的商品包装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改进和提高包装质量、包装款式经常翻新以及立足国内完成货物包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包装问题,也才能赶上世界包装潮流的变化。
  6.进行多种形式的广告宣传
  一种商品要投放市场,广告宣传必不可少。美国是一个广告世界,广告己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广告十分虔诚。因此,中国商品要进军美国市场,同样需要广告宣传,这在销售环节中是必需的和重要的一环。中国出口商可根据美国各个地区不同的消费特点,根据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收入水平、职业等决定广告的特色,力戒千篇一律。做广告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也可利用重大的国际活动如博览会、展销会、订货会、文化交流活动、体育比赛等,还可委托美国广告公司开展广告宣传。
 
  7.建立良好的商品售后服务
  美国商店普遍认真执行保修、保退和保换的服务方针。因此中国出口商品如果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就很难在美国市场上站住脚。中国生产的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及其零配件有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如果售后服务能够跟上,必然能增强用户使用中国产品的信心,这对扩大商品出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8.减少中间环节,直接进入对方的销售网络
美国市场上有许多中国商品是经第三地转口的,这大大影响了中国的外汇收入。中国出口商要想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和增加利润,就必须避免这些中间环节,直接进入美国的市场销售网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美国的市场体系,寻找合适的代理商或直接设点,同时也要具备完善的销售手段,做到供货及时、规格齐全、质量稳定、包装精美并形成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9.避免同室操戈,自相残杀
  有些出口厂家或贸易公司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在国内抬高价格争货源,在美国市场上多头竞销,压价出售,为一时小利而伤大义,其结果只能是国家利益受损,出口者最终也只能自食其果。
 
  10.培养定向专业人才
  培养了解美国市场的专业人才是进入美国市场的关键。中美之间不仅存在着文化差异,还有市场体系及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区别。随着中美贸易往来的加强,对具备外语、法律及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中国出口企业或贸易公司能在美国市场上获得成功,专业人才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八、专业市场分析
 
  (一)禽肉及制品市场
 
  近年来,美国禽肉消费量逐年递增。据报道,美国每年禽肉消费量达250万吨左右,其中进日达130万吨左右,这给我国禽肉出口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进入美国市场的禽肉必须按照美国标准生产,保证安全、卫生和标签正确。
 
  进入美国的禽肉必须来自于经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认可的国家和厂家。无论哪个国家要获得禽肉出口到美国的资格,FSIS都将对该国的检验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工作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检验两部分。文件审核由技术专家对申请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书面材料进行评估,重点审核5个危险关键领域,即污染、疾病、加工、残留、守法及经济欺骗,技术专家根据美国的要求评估这类材料。如果文件审核过关,FSIS将派出一个技术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评估5个危险关键领域及检验系统的其他方面,包括工厂的设备、设施、实验室、培训项目和工厂的检验工作。如果FSIS判定该国的检验系统和美国的基本等同,该国就能获得向美国出日禽肉的资格。
 
  FSIS还将定期对获得许可的出口国检验系统进行检查,以确保符合美国的规定要求。检查的周期根据出口国的工厂情况、产品质量而定。一般对新的出口国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如果工厂生产、设备、检验情况较好,进口禽肉质量也较好,第二年每六个月检查一次。
 
  为保护美国的家禽家畜的生产,美农业部动植物健康检验局(APHIS)严格限制某些产品进入美国,例如,禁止有牛瘟、口蹄疫存在的国家对美国出口新鲜、冷却肉和冻肉,然而这些国家根据APHIS的要求对肉及肉制品进行商业热加工或熏、腌、烤处理后,肉类产品可以进入美国。
 
  FSIS对进入美国市场的禽肉进行认可的范围,包括禽肉及制品小包装上的标签。标签包括印有字体、图案的包装纸、袋、盒、人造肠衣等。在零售时,这些标签和产品附在一起。认可的出口工厂在生产出口产品前,应获得标签批准。标签必须用英文印制,并遵照美国产品成分和标签的规定要求。标签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产品名称;原产国及工厂;工厂或批发商名称、地址;注明净重(磅和盎司);各种成分保存状态等。标签申请应填写FSIS表8822-1及附有设计的标签,必须复印多份。产品大包装箱外标签不必经过许可,但在进口港检验时,FSIS将检查外包装上的标签。包装箱外正面标签必须有下列内容:产品名称、原产国、工厂代号、到达码头等,并留有一定的位置为美国进口检验盖章用。此外,箱外必须注明特殊的处理状态,如"Keep refrigeration"或"keep forzen"注明出口工厂或进口商的名称地址。所有内容必须用英文印在箱外(不能用手写)或把印好的标签贴在箱外。
 
  当货物到达美国口岸后,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海关呈送报关表。根据FSIS规定,禽肉及其制品还需有两种票证一起送交海关:一是出口国检验证书(通常是卫生证),证书标明出口国、生产厂家、目的港、码头和数量,证明产品经过出口国检验机构宰前宰后检验,并保证产品卫生、没有掺假、标志正确、符合美国规定。证书格式可因国家不同而异。二是进口检验申请报告表(FSIS表9540-1)。这些单证经过海关审核后,即送动植物健康检验机构(APHIS)审查是否违反美国动植物健康限制规定。当资料表明都符合海关和APHIS的规定后,单证将送达执行进口口岸检验的FSIS进口检验所(IFO),检验申请表(表9450-1)的内容将输入FSIS 中央计算机系统,即自动进口信息系统(AIIS),AIIS自动检索记忆库并决定该国、该厂、该产品是否具有出口禽肉或肉制品到美国的资格。当被认定可以接受FSIS的检验后,根据该国、该厂某种产品的质量历史,AIIS将提出该批产品的检验方案,最后的检验结果也将输入AIIS,并建立该国该厂的检验质量档案。
 
  AIIS指示的检验包括零售包装和净重检验;包装容器的检验:产品缺陷的检验;罐头的保温检验;标签检验;添加剂、产品成份、微生物污染、各种残留及向种鉴别的实验室检验等。
 
  通过检验的产品,在每篇的外包装标签上打上"官方验讫"印章,进入美国国内市场。当货物不符合美国规定时,就在箱外打上"禁止进入美国"印章,货物必须在45天内出口或销毁。也可以经FAD批准转为动物食品。
 
  近年来,我国禽肉出口持续增长,1996年达到55万吨,货值7.3亿美元,主要销往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市场。但是,亚洲金融危机己经对我国禽肉的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开拓美国市场是扩大我国禽肉出口、振兴我国养禽业的必由之路,各禽肉生产经营企业对美国进口禽肉及肉制品的规定应加以研究并根据美国的要求来规范我国禽肉的加工生产。
 
  (二)中美农产品贸易
 
  近几年,中美农产品贸易活跃,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我国是美国农产品的净进口国,1995年中美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7.7亿美元。近几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下降,出口到美国的农产品增加。贸易逆差逐年减少,1998年减少到9.5亿美元。
 
  1、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情况
  美国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我国农产品最大进口原产国,1995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34.7亿美元,约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30%。但是近几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水平比1995年减少了10多亿美元,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总值的份额下降到22%-24%。    1998年受国内需求不足的制约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口总值比1997年减少了16.3亿美元,其中1/3是由于从美国进口的减少。但尽管如此,美国作为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进口国的贸易地位仍然稳固,大大超过从其他国家的进口,比第二大进口原产国澳大利亚多12亿美元左右。
  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种类主要是畜产品、大豆、植物油、棉花、水海产品和谷物类商品。1998年这六类商品的进口值共计16.1亿美元,占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总值的88%。1995年这六类商品进口总值为33.8亿美元,占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总值的98%,进口商品种类高度集中。1998年与1995年相比,进口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谷物类出原来的第一位降为第六位,进口值降幅达94%;棉花由原来的第二位降为第四位,进口值降幅达80%;而畜产品由原来的第四位升到第一位,大豆进口更是迅速增加,由原来的第六位升到第二位,进口值增长10倍。此外,这六类商品之外的其他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和坚果类产品的进口值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1998年我国从美国进日的上亿美元以上的商品依次是:大豆、豆油、豆粕、原棉、牛皮革、马皮革、生牛皮。这五种商品的进口值共计10.3亿美元,占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总值的57%;其他在千万美元以上的进口商品主要有冻鸡块、小麦、饲料用鱼粉、肉骨粉、西洋参、玉米、饲料添加剂、已梳棉花、蔬菜种子和乳清等。进口值增长10倍以上的商品有:紫苜蓿子、冻鳝鱼、沙丁鱼及黍鲱鱼、鳗鱼苗、冻比目鱼、芝麻油、葵花籽油、冷冻草莓、玉米糠鼓残渣、马铃薯、什锦蔬菜、姜黄、燕麦、藻酸、甘露糖醇、鲜冷冻猪肉、药材植物、肉骨粉、各种猪肉、各种饲料用的植物残渣等。
  此外,每年我国都要从美国进口大量磷酸氢二铵,1998年进口了506万吨,进口值达11.7亿美元。1995年进口519万吨,进口值达12亿美元。1998年与1995年相比,尿素、氮肥、磷肥进口大幅度下降,除草剂大幅度增加。
 
  2、中国农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情况
  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香港,二者约占出口总值的70%-80%。美国在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中的份额不是很大,约占6%-8%,基本处在第三或第四名的位置上,与出口到韩国的水平相当。但是从我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值来看,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即使在199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亚洲危机的困难局势下,我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仍然比1997年增长了6%,达到8.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1.8亿美元。这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大有潜力。
  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农产品种类大体上比较稳定,主要是水海产品、畜产品、水果、蔬菜和坚果类产品。1998年与1995年相比,这些农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水果、坚果和蔬菜、植物油增长幅度较大,分别比1995年增长了2430、 112%、45%和491%。
  1998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按金额排序依次是:冻鱼片;填充用羽毛、羽绒;冻、干、盐腌或盐渍扇贝;干蔬菜及什锦蔬菜;苹果汁;盐渍猪肠衣;可可脂、可可油;柑橘属水果罐头;食品;冻小虾仁;松子仁;天然蜂蜜;蔬菜种于;小白蘑菇(洋蘑菇)罐头;供制造医药用植物液汁及浸膏;加工保藏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制成的饲料添加剂;盐渍绵羊肠衣;制作或保藏的淡水小龙虾仁;清水马蹄罐头;不含可可的食糖;红花茶及其他半发酵茶等。
  与1995年相比,出口值增长10倍以上的商品主要有:未去梗烟草及烤烟、可食鱼粉、酒、杀菌剂、含油子仁的细粉、冻鱼肉、小虾及对虾、盐淹鱼、菠萝罐头、猪肉罐头、块菌、精米、果汁等。
 
  (三)热销商品市场
 
  美国市场上的外国商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商品种类而言,很难讲市场上有哪些商品不是进口的。尽管美国市场对外国产品的包容度很大,但从对美国市场的观察、对美国消费习惯的了解和对市场潜力的分析来看,以下几大类消费品在美国需求量较大。
 
  1、派生型消费品
  派生消费品是指用电影里的人物或者道具造型制成的玩具、衣服及日常用品。该类产品按复杂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直接印有电影人物或标志的产品,如迪斯尼的"狮子王" T恤、睡衣、水壶、饭盒、口红等;二是仿造影片主题或情节的产品,如狮子王的云霄飞车、"龙卷风"中的云霄飞车;三是带有影片风格和气氛的产品,如米高梅老片中出现过的晚礼服、钟表、沙发、化妆品等。
  美国各公司发展派生消费品的原因是这类产品的利润极高。迪斯尼公司每年发行两部卡通片和五十八部一般影片,卡通片及其衍生产品的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70%,比五十八部影片的总利润还高。仅"狮子王"的净利润就达20亿美元。利润高的原因是这些产品的顾客大多是孩子,他们的品牌忠诚度最高,父母宠孩子,自然愿意花钱。电影公司抓住这一弱点,每次都联合快餐店与玩具公司促销新片。迪斯尼为促销"木兰",与麦当劳推出川菜口味的汉堡及木兰形象的玩具,一时成为市场热销产品。
  看过美国最具代表性的玩具连锁店"TOYS RUS",你会发现,美国市场玩具种类多得令消费者目眩,种类过多反而使小消费者无所适从,难以找到有特色的商品。玩具专卖店近几年的销售日益清淡。但一些食品快餐店却匠心独运,不仅销售快餐,而且做起了玩具生意。在麦当劳、肯德基等其它快餐店在出售儿童套餐时,免费赠送玩具。这些店赠送的玩具通常是指上面提到的派生玩具,即动画或电影里的人、物以及相关的道具。玩具表面是免费赠送,费用实已加入餐费中,孩子们一次用餐攒一套玩具中的一个,必然还会回头用餐攒另一个。快餐店的食品、玩具生意两兴隆。店主只要跟着迪斯尼公司,就有做不完的生意。
 
  2、节日用品
  在美国,每个传统节日特别是圣诞节(2月25日)、鬼节(10月31日)、情人节(2月14日)均代表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在白雪皑皑的圣诞时节,特别是在美国的西北部,几乎家家门前门后都要装上各种造型的彩灯,院内放上圣诞老人、糜鹿或其它动物造型,室内装点着圣诞树。彩灯从进入12月份开始点,一直到新年结束后才会撤,彩灯使用时间长,用量大。为此,进口商一般在夏季就开始为圣诞市场准备货源。
  鬼节在美国是年轻人最开心的节日,也是一次很大的商业机会。鬼节期间,小孩子们按风俗会到邻居家敲门高喊"是招待还是找捣乱?",主人则需手捧糖果递给孩子。时至午夜,精彩的鬼节游行开始,年轻人脸上画着各种恐怖面容,头戴或手拿各种道具,身穿鬼衣在马路上游来逛去,谁的道具最吓人、谁的衣服最别出心裁,谁最酷。据有关方面统计,最近几年,鬼节市场在扩大。美国鬼节道具均靠进口,主要货源在中国。自1994年以来,从中国的进口已增长了100%,达1亿美元。1999年,出于鬼节服装进口增幅较大,美国同行业企业曾要求海关将此类商品由节日用品或玩具类划分为服装类,以对该类产品由零关税改征30%的高关税,但该要求没获批准,目前该类产品仍为免税进口产品。
  在美国,过情人节不仅是年轻情侣的专利,这里的"情"字更广义,在情人节期间,不论老少、何种性别之间,人们均要互赠礼物,小到巧克力、玫瑰花、情人卡,大到名车、钻戒,均可以互赠。其他诸如母亲节、父亲节、秘书节等均有销售对路商品的机会。
 
  3、宠物用品
  在美国,许多有闲阶层家里总会饲养着诸如马、猫、狗、鱼、龟、鸟等各类宠物。美国人对自己宠物的爱护有时比对人更甚。社会也有相应的法律保证动物的生存权力不受侵害。主人如果对家中宠物照顾不周,有使其挨饿受冻等虐待动物之嫌,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宠物用品主要包括服装、动物管理用具、食具、食品、清洁用品、宠物玩具、药品、寝具等等。在美国,有专营宠物用品的商店如Pet Mart,大型食品超市中也有专门销售宠物用品的货架,规模不比人类用品小,美国还有专门给宠物看病的医院。
  近几年,饲养宠物的人呈直线增加趋势。
 
  4、老年人用品
  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人口老龄化在美国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人口在美国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美国数据公司对全美前六十大消费中心(主要指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城市)的相关统计发现,老龄人口一般在每个消费中心总人口中的所占比重平均达25%左右。同时,老龄人口的消费能力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口。美国的老年人靠丰富的退休金生活,儿女们长大成人后均独立在外,在财务上不依靠老人。孩子们离开家门走入社会后,相当部分的老人为了方便、安全,将原有的独立式住房出售,搬进老人公寓。除养老金外,售房款自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使得己经比较富足的老人们除了消费、旅游外,基本没有其他负担。许多老年人产品自然很有市场,如可代步的电动三轮车、轮椅,行走扶架(注:在美国很少见老人用手杖,行走有困难的,一般借助四个腿的小车,由用者推着,支撑身体前行)。老年人用的营养保健品、旅游用品等均有市场。
 
  5、运动用品、野营、旅游用品
  随着收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国人在运动、健身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及财力均在逐年增长。美国人参加运动或出于对某种运动项目的兴趣,或者为健体强身。球类运动中,橄揽球(美式足球)、棒球、篮球、冰球可谓美国的国球,追随这几类运动者人数众多。其次,高尔夫球、网球也是较为大众化的运动。划船、冲浪、滑雪、钓鱼、攀岩、骑车、跑步是美国人运动、健身的主要方式。与这些运动有关的服装、器材、用品、饮品均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美国夏季在逐年升温,1999年许多地方又出现罕见高温,天热更助长了人们的消费热情,相关的产品需求更旺。七八月份是美国人度假的高峰,全家人开着屋车到全国各地旅游。旅游中的美国人几乎每家都少不了带上一个小冰箱,这种冰箱小的可手提,大的有轮子,可拉行。游人每到一地将冰箱中装上半箱冰块,将各种饮料、蔬果、熟食装进去,这样,再热的天儿也不紧张了。有些冰箱不用装上冰就可致冷或保低温。在大太阳底下吃烤肉,也是美国人外出旅游或周末户外活动的一种流行方式。美国的每个家庭均备有一只烤肉箱,有的是电子的,有的是需烧碳的,外出游玩时总会带在身边。在美国,每个公园或海滩均备有现成的烤肉架,供放烤肉箱用。夜晚,许多家庭则喜欢宿营在外,相关的产品如帐篷、毯、被、电筒等也就有了市场。
  美国的名胜较多,旅游者每到一地,必要购买些当地的纪念品,诸如印有该名胜及所在州威市图案的小勺子、旗子、杯子、风笛、玩具等各类小商品。走进这类纪念品店,你会发现,除材料为铜、铁、或木制的高价产品产地为美国外,其他大部分产品均来自中国。
 
  6、新奇产品
  美国市场商品丰富,品种齐全。厂家或供货商如拿不出与别人不同的产品,则很难再挤进近乎饱合的市场。为适应市场需要,美国许多进口商想办法开发市场上没有的新奇产品。
  近一两年内,找到希望寻求货源的进口商,很少是要进口大路货商品的,他需要的产品往往是经过对市场的了解、观察,受启发后由自己刚刚设计、开发出的产品,一般要求国外供货商按样生产。
就有形的进口障碍而言,美国市场是国际化程度、开放度极高的市场。但就市场的发达程度、消费者对产品的综合要求而言,美国又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市场。国内企业只有在认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把握市场信息,紧跟市场消费趋势,及时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在美国市场上无往不胜。
 
  (四)礼品市场
 
  1、市场规模
  据美国一家杂志针对全美礼品零售业者进行的礼品市场调查的结果显示,1996年美国礼品销售总额达359.7亿美元,比1991年上升67%,1991年至1996年的年递增率为10.8%。由于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购买力大增,加上新奇礼品不断推出,价格稳定,致使美国礼品市场销售前景看好。
  (1)户外国艺用品及相关产品:
  市场规模从1992年的196亿美元上升至1996年的229亿美元,年均增长4%。预计未来五年销售可望持续稳定上升,到2001年可达280亿美元。
  收藏类礼品包括具有收藏价值的人像、雕塑、洋娃娃、盘子、画及装饰品等。收藏品市场规模近年持续稳定增长,美国零售业者一致认为,收藏类礼品销售增长最快。预计在2000年前该市场规模可望增长10%,此后增长进一步加快,达15%。美国爱好收藏的人达3130万人,占美国成年人的15%。由此可见,精美收藏品市场具有相当的规模。
  (2)芳香类产品:
  市场规模在6亿美元以上。预计2000年零售额可达8亿美元。该类产品包括;香味蜡烛、干燥香花香草盒、室内芳香剂(合花香油、蒸香炉)、衣橱芳香剂(如香花香草袋、香包)及其它类芳香产品(焚香、香膏)。其中香味蜡烛、干燥香花香草和室内芳香剂及其它用品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 56%、27%、6%和11%。
  (3)宠物礼品:
  宠物礼品成为礼品市场新秀,市场商机庞大,颇具发展潜力。
  据美国宠物用品制造商协会近期调查结果显示,1996年美国有半数以上的家庭(59%)拥有猎、狗、鱼、鸟等宠物。其中,每十个家庭有三至四个家庭养狗(37%);有三个家庭养猫(32%);淡水鱼(%);鸟类(6%);小动物(5%)、爬虫类(蛇、晰蝎等,3%)及咸水鱼(6%)。总计养有宠物的家庭数已超过5800万家。其中45%的家庭会在圣诞节、宠物生日为宠物送礼,亲朋好友也会借此机会送礼。
  (4)手工艺品:
  美国手工艺品市场零售规模约为117.6亿美元。近年来,这一市场规模迅速增长。该类产品包括:美术品、人造花和植物、画框、刺绣、缝制品、陶器、首饰、涂料及蛋糕装饰用品。
  (5)贺卡:
  据礼品新闻杂志报道,1997年美国贺卡销售量超过70亿张,总金额约达71亿美元。其中节庆贺卡居半,另一半则为一般贺卡,特别是非特殊场合的问候卡销售呈增长趋势。
  (6)文具、家庭办公用品:
  据"学校和家庭办公室文具用品协会"指出,该类产品市场规模已超过74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7%,主要分为在家办公的成人市场及涵盖各年龄层的学校用品市场。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1997年平均花费399美元购买办公或学校用品,其中15%的家庭办公室文具采购费用每年高达858美元。
 
  2、销售渠道
  美国礼品销售渠道仍以年营业额不超过几百万美元的众多小型礼品店为主,经营礼品的商店依次为礼品/贺卡后、收藏品店、家具摆设店、珠宝店、花店、目录邮购店、园艺中心、服装店、百货公司。
礼品店销售的礼品种类比率大致为:一般礼品占39%、装饰品36%、收藏品15%、文具5%、圣诞礼品5%。
  跨行兼售导致美国礼品销售点大大增加。据美国人口普查局1993年的报告,全美总计有3.41万个礼品销售点,1996年虽无官方正式统计,但市场调查结果显示,礼品销售点已增至6.9万个。餐饮店礼品销售已占到礼品业年营业额的330-40%。
  礼品零售业者也开始采用跨行兼售的策略,尝试销售小地毯、靠垫、桌巾、节庆装饰品、园艺用品等原非其领域的商品,将礼品市场带入多元化的新领域。
 
  3、畅销产品
  据有关调查显示,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类礼品为户外用品(如风铃、乌屋、吊床等)、室内用品(如香精、装饰布料、灯饰、壁饰、相框等)、音乐卡带或CD、宗教礼品(包括贺卡、壁饰、运动衫、雕像、书籍、录音带等)、精致美食或食谱、咖啡与茶、吧台用品(如酒杯、烟灰缸、打火机、雪茄盒等)、公司礼品、具民族特色的礼品、家庭办公用品(桌灯、笔、文具、电脑配件等)。
  另据对美礼品零售商的一项调查显示,畅销的礼品类别为收藏品、园艺用品、蜡烛、儿童礼品,其后为贺卡、一般礼品、个人用品等。
  又据有关专家分析,未来美国礼品市场畅销产品或流行趋势有以下几种:
  (1) 卡片流行60年代的复古风与花卉图案,色彩鲜艳。
  (2)婴幼儿人口大增,成为主要目标市场,购买主力为其父母与祖父母。
  (3)纸类制品配合居家装潢的流行主题,如花豹图案、棋格图案、闪亮的金属色质等。
  (4)家庭装饰产品流行花卉、庭园、药草等主题,野生动物的图案也开始流行。
  (5)芳香治疗用品受欢迎。
  (6)汽球流行鲜艳色彩。
  (7)厨房礼品市场看好。
  (8)各式富有情调的蜡烛持续畅销。
  (9)宗教礼品盛行。
  (10)艺术家授权礼品销路增长。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向上
 
联丰中国   邮箱:moreback.china@gmail.com 联丰美国 电话:847-791-3829 邮箱:moreback@gmail.com
Copyright©2006 华美联丰会计师事务所 All Rights Reserved